觀點教育

廢除私校並非解決英國教育問題的辦法

威立茲:英國大學的入學考試把科目縮窄爲三門,這造成了文理兩種文化之間的巨大鴻溝,不利於人才的多方位培養。

不久前,在英國工黨(Labour party)會議上,私立教育遭到猛烈抨擊。與會代表們通過了一項動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選擇,從大幅加稅到徹底廢除和收歸政府所有。

但是家長肯定有權把錢花在子女教育方面。而且,在把知名公學(譯註:public school,英國的私立精英學校)與牛津(Oxford)和劍橋(Cambridge)連接起來的特權網路背後,還有一個更多樣化的私立學校領域,包括很多有著獨特使命的地方性學校。

最讓人惱火的特權,是從公學到英國最頂尖大學的快速通道。但它們終於在擴大招生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我擔任客座教授的倫敦國王學院(KCL),醫學院從倫敦的較貧困地區招收學生,他們的A-level考試成績遠低於通常要求的3個A。然後,我們爲這些學生提供一年的額外教育,讓他們達到大學要求的標準。接下來他們的表現幾乎與分數高得多的學生一樣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數學生支持這些舉措。

您已閱讀26%(436字),剩餘74%(12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