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貿易衝突:「中國衝擊波」傷害了美國嗎?(下)

夏春:「中國衝擊波」對美國的正面效果更加顯著,即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消失,也基本上不可能重現製造業的輝煌。

川普與其擔心美國家庭每年向中國支付5000億美元購買商品,不如擔心這個數字大幅縮小。

在《貿易衝突:「中國衝擊波」傷害了美國嗎?(上)》的一文中,我引用魏尚進教授與合作者的最新研究,解釋納瓦羅對中國的進口競爭導致美國失業率上升和收入下降的指責並不靠譜。儘管美國部分地區製造業的確受到中國進口帶來的「直接競爭」衝擊,以及間接影響「上游企業」,但從中國進口的最終商品和中間投入品由於品種多,質量好,價格低,對美國「下游」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包括服務業)帶來的正面衝擊遠遠大於前兩者,與中國的貿易不僅提升了美國的整體就業,還拉高了美國的平均工資水準。

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在名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裏說「在空中聽取靈感的當權狂人,其瘋狂念頭不過來自於若干年前某個蹩腳的學者」,套用在川普和納瓦羅身上簡直完美。8月20日,川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佔了美國2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便宜,打貿易戰在短期內對美國是好是壞並不重要,在長期內必須要牽制中國,因爲美國沒辦法維持每年向中國進口的商品支付5000億美元。」

您已閱讀8%(457字),剩餘92%(50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