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非洲

不應妖魔化非洲的中企

皮林: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非洲僱傭的本地員工比例、支付的薪資水準以及員工培訓標準,都跟在非洲的其他外國企業差不多。

投資非洲的中國企業名聲很不好。除了它們涉嫌讓接受投資的國家背上沉重的債務,在僱傭行爲方面,常見的指責是它們主要僱用中國員工,剝奪了當地人原本可能獲得的就業機會。如果它們聘用本地人,批評者會說,它們提供的薪資低廉,而且幾乎不提供任何培訓。

這肯定是很多歐美人的觀點,包括把中國企業的貪婪做法描述得很可怕的美國官員。非洲自己也認同這種觀點。一提到中國企業,奈洛比的很多勞動者或者阿克拉的高階主管就仰著鼻子,一副不屑的樣子。

但事實如此嗎?以前,我們幾乎無法知道。幾乎所有的資訊都是道聽途說。之前沒有開展過任何規模的縝密的學術研究。如今,在經過4年的集中實地考察後,這個空白在一定程度上由一份迄今最全面的調查填補了。

您已閱讀18%(301字),剩餘82%(13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