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美中對抗進入新模式

鄧聿文:美中對抗進入「冷戰模式」,具有某種程度的不可調和性,逆轉這種態勢幾乎不可能,即使兩國達成貿易協議。

美中貿易戰復戰以來,中國向外釋放的信號重新變得強硬。比如,中國外長王毅和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先後表示:中國不可能簽署任何不平等、不平衡的協議;對貿易戰,中國不想打,不願打,但絕不怕打,如果美國進行極限施壓,中國會奉陪到底;敦促美方不要走得太遠,應當儘快改弦更張。與此同時,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會見臺商時也稱,從美國總統川普的性格和美國政府的態度看,兩國可能真的要「掰一掰手腕」。

中國外事系統高官很少對另一國官員或者在國際場合放重話,特別是對美國,王毅和張明的言辭表明,中國政府已經對美國的全面打壓忍無可忍,可以認爲是對美髮動全面反制前的最後警告;而汪洋的講話是中國最高層針對貿易戰的直接表態,顯示同美「掰手腕」已成最高層的集體決策。

美中之間的對決已進入「冷戰模式」。我之所以用「冷戰模式」而非「冷戰狀態」來形容目前的兩國關係,是因爲冷戰具有一些顯著的標誌或特徵,如意識形態對抗,經濟和人員交流幾乎完全中斷,代理人戰爭,同盟體系,國家選邊站,兩個世界的各自循環。但當下的美中對抗,除了第一點相似外(似乎也未到針鋒相對地步),其餘方面還只呈雛形(技術看起來已呈現冷戰特徵)。不過,兩國的博弈和對抗無疑具有零和性質——雖非你死我活,但正在向冷戰狀態接近。

您已閱讀21%(527字),剩餘79%(19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