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

人類基因組編輯需要國際指導方針

梅茨爾: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建立適配的監督勢在必行。但草率的制定監管或暫停相關研究和應用活動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早的時候,基因革命就將改變我們身體內部的世界,以及我們所處的外部世界。儘管我們主要在醫療保健領域考慮基因技術,這些技術將改變我們孕育孩子的方式、我們所孕育的孩子的特性,並最終將改變我們作爲一個物種的演化軌跡——而我們還絲毫沒有爲即將到來的事情做好準備。然而,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從而充分發揮基因技術的益處,並將其潛在危害降到最低。

現在科學家能夠把生物學運用到以前無法想像的程度。過去一年中,我們見證了兩隻雌性老鼠擁有了她們的後代,見證了基因編輯工具精確度的極大提升,見證了首例基因編輯人類在中國誕生。

然而,隨著這門科學呈指數發展,指導人們如何最好地運用這門科學的監管卻難以跟上前者的步伐。如果基因技術的應用在沒有適當制約的情況下向前推進,危險就會增加,更多像賀建奎這樣的科學家將把人類的健康置於風險之下。賀建奎是中國的生物物理學家,他對兩個女孩進行了基因改造。但如果在問題變得清晰之前就草率地制定監管,如果監管過於嚴苛或者不夠靈活,會使許多本可以從應用基因技術中獲益的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死亡。

您已閱讀28%(459字),剩餘72%(11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