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普惠金融

突破家庭消費面臨的流動性約束

尹志超:現階段中國家庭面臨嚴重流動性約束,唯有從財政和金融兩方面同時入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突破家庭面臨的流動性約束,提振消費需求。

根據生命週期假說和永久收入理論,家庭消費取決於一生的永久收入,消費者會根據永久收入平滑不同生命週期的消費,從而實現消費的效用最大化。

平滑消費需要將不同生命週期的收入進行跨期配置,就需要金融市場的支持。當消費者當前的收入不足以支持當前的消費時,就面臨著流動性約束。如果有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消費者可以通過金融工具把未來的收入提前到現在消費,實現更大的效用。當消費者無法通過金融市場獲得所需的資金時,就受到了信貸約束。由於資訊不對稱,金融市場的道德危機和逆向選擇引起家庭金融資源使用存在困難和障礙,導致家庭信貸約束。

一些學者從信貸約束的角度定義流動性約束,也有學者認爲信貸約束與流動性約束存在差異,從家庭資產、信用卡持有、收入與永久性收入的比較關係等多種角度定義流動性約束。因此,流動性約束可以從狹義和廣義不同維度進行定義和度量。狹義的流動性約束是信貸約束,家庭申請貸款但是被拒絕,或者是害怕被拒而不申請。廣義的流動性約束是家庭需要支付時卻沒有錢,原因可能是自身收入低,也可能是想借錢而借不到。

您已閱讀15%(445字),剩餘85%(25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