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爲《貨幣理論與政策中的自然利率及其估算》一書(作者李宏瑾)序言,編者略有刪改。
在貨幣經濟學理論上,我實是外行;在宏觀經濟學理論和以及改革中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問題方面,自己最多也只能算是一個票友。只是數年前在研究海耶克與凱恩斯的理論論戰時,我曾研讀過魏克塞爾(Knut Wicksell)的《利息與價格》,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貨幣三論」(《貨幣改革論》、《貨幣論》、《就業和貨幣的一般理論》),以及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的《貨幣與信用理論》和海耶克(F. A. von Hayek)的《價格與生產》等其他文著,注意到圍繞「自然利率」和「實際利率」與商業週期之間關係問題而發生的理論論戰,並相繼寫了一些學術論文和專欄文章。
儘管這些年來自己一直在默默研讀貨幣理論、貨幣思想史和貨幣史方面的著作,但是對「自然利率」這個魏克塞爾所創生的概念(之前約翰•洛克等古典經濟學家曾使用過這個概念,但還不是在現代「貨幣與商業週期」以及宏觀經濟運行意義上使用的)以及20世紀90年代後西方經濟學界對「自然利率」的「復興研究」乃至對一些國家的「自然利率」的各種估算,並沒有進一步跟蹤關注。
您已閱讀14%(514字),剩餘86%(31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