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手機

沒必要對手機產生道德恐慌

施裏姆斯利:我想爲手機正名,它無疑是有史以來發明的最神奇、最有用、最能排解無聊的設備之一。

我想,這個問題與英國脫歐、肥胖症以及塑膠袋還是有所不同的。最近幾周,我看到了對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的長吁短嘆。這一隨處可見的危機非常嚴重,就連我的同事——傑出且意志堅定的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都開始記錄他爲擺脫手機的詛咒所做的努力了。

讓我有點驚訝的是,我們還沒有看到媒體用觸動人心的新聞照片來表現這種現代災害,類似用被困在塑膠袋中的海豹的圖片來表現環境災害。要表現手機的詛咒,媒體或許可以用一些可怕的照片,例如疲憊不堪的幼童手裏抓著華為手機,或是孩子盯著他們的平板電腦哼唱「They’re here」,就像電影《吵鬧鬼》(Poltergeist)中那個電視前的小女孩一樣。(譯註: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意思是『鬼來了』)

關於社會對過度使用手機產生的合理擔憂,我在此並不是要提出異議,但我們確實需要一些不同的觀點。這不是像無家可歸者迅速增多或是流感肆虐這樣的問題,實際上,這給人的感覺更像是電視機出現後中產階級的道德恐慌。

您已閱讀26%(416字),剩餘74%(12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