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擔任美國總統滿一整年之後的2018年初,人們仍有可能認爲,這位美國領導人在貿易政策上的好戰姿態只是作秀而已。在發表氣憤的言論之後,美國啓動了幾項調查,還多次威脅會採取直接行動,但沒有具體動手。
12個月後,那種認爲川普的保護主義純粹是說說而已的觀點已被徹底推翻。美國已對世界各地的貿易伙伴加徵鋼鋁關稅,表面上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但加徵對象包括外交政策上的傳統盟友和對手。加拿大和墨西哥被迫重談北美自貿協定(NAFTA),該協定已被更名爲《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這是一項從名稱到實質都更爲笨拙的安排。美國威脅對歐盟(EU)加徵汽車關稅,迫使對方不情願地坐到談判桌旁。最戲劇性的是,川普對中國加徵了一波又一波的關稅,覆蓋相當於中國對美出口額大約一半的商品。
與此同時,美國削弱了本應限制其如此單邊行動的貿易體系的支柱,繼續阻礙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任命新法官,從而進一步削弱了WTO甚至在理論上約束美國遵守其規則的能力。
您已閱讀27%(441字),剩餘73%(12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