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大國競爭

拉赫曼:首屆達沃斯論壇以來,全球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重提「大國競爭」,將全球地緣政治帶入不祥主題。

意料之中地,達佛斯1月的天氣帶來了明亮的天空、寒冷的空氣和頻繁的降雪。政治氣候往往更加變化多端。自從1971年首屆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WEF)舉辦以來,它見證了地緣政治氣候的巨大變化。

頭20年是在冷戰背景下度過的。1989年至2001年的主要事件是「柏林圍牆」的倒塌和前共產主義國家融入全球經濟。9•11恐怖襲擊之後,「反恐戰爭」、入侵伊拉克及其餘波成爲主導議題。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反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興起成爲全球基調。

如今,美國政府正強調一個新的不祥的主題。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將「大國競爭」置於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白宮辯稱,美國被迫對威權政府的大膽且破壞穩定的行爲做出回應,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它指向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以及中國受到質疑的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

您已閱讀21%(343字),剩餘79%(1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