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社群媒體爲部分藝術展覽帶來的網紅效益顛覆了藝術展在商業社會中的運行模式, 同時也滋生了以純商業爲目的的「網紅展」。, 兩者都有吸引人打卡拍照並在社群媒體上病毒傳播的屬性,但其邊界究竟在哪裏?社群媒體的傳播所帶來的藝術展流量對中西藝術產業的影響又有哪些差異?

去年底,由義大利當代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策展的 「藝術家在此」展覽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開展以來,在社群媒體上傳播甚廣。一個在小紅書上有上百萬粉絲的網紅朋友跟我說:「這個展覽出片效果很好。」 若對藝術沒有了解,可能真會以爲菲力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的《言語氣泡》(2009) 和勞倫斯•維納(Lawrence Weiner) 的《一遍又一遍, 一遍又一遍, 一遍又一遍, 一遍又一遍》(1971) 這兩件作品是爲網紅拍大片搭建的佈景。
您已閱讀11%(541字),剩餘89%(43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