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難以成爲全球「老大」

沃爾夫:因經濟扭曲和國際環境惡劣,中國很可能無法複製其他東亞經濟體在短期內發展爲高收入國家的那種成功。

不要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情況進行推斷。中國已經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四十年。西方和自由民主事業在冷戰中取勝後,都已步履蹣跚。我們是否應該得出結論:一個專制的中國肯定會在未來幾十年成爲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強國嗎?我的回答是:不會。這是一個可能的未來,而不是一個確定的未來。

在1980年代,人們普遍認爲日本將成爲「老大」,但事實證明這種觀點大錯特錯。1956年,時任蘇共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對西方說,「我們會埋葬你們!」事實證明他完全錯了。日本和蘇聯的例子凸顯了三個常見的錯誤:從最近的情況進行推斷;想當然地認爲某個經濟快速成長的時期將無限期地持續下去;誇大中央指導相對於經濟與政治競爭的好處。從長遠來看,前者可能會變得僵化因而是脆弱的,而後者可能會表現出靈活性,因而可以自我更新。

如今,最爲激烈的政治和經濟競爭發生在中美之間。一般觀點認爲,許多年以後,比如到2040年,中國經濟規模將遠遠超過美國,而印度的經濟規模仍將比中國小很多。但這種觀點有可能是錯誤的嗎?獨立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回答是,是的。該公司認爲,中國極其優異的表現也許很快就會結束。(見圖)。

您已閱讀27%(513字),剩餘73%(13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