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性不是文明衝突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但是,一旦文明的交流變成追逐權力的輔助性手段,或者只是權力衝突的伴生現象,那麼,它也必然以一種「血與火」的暴烈形式展開。
工業革命之後,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古今「時代性差異」得以扭轉,東西「民族性差異」繼續存在,疊加東西分流和權力衝突,文明衝突得以產生。在外在壓力與內在張力的雙重作用之下,中華文明既保留了延續千年的儒家內核,又汲取了西方文明中的理性、自由、憲政、民主的養分,從而實現了「創造性轉化」,走上了現代化之路。
鴉片戰爭以來,每一次東西文明的衝突,都會加深國人對西方文明之優點和儒家文明之弊端的認識,改革派與革命派不斷試錯,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1949年以來,建設新中國的路並不坦蕩,直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才正式拉開了中國崛起的大幕。
您已閱讀5%(354字),剩餘95%(65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