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核武器

降低核交纏的風險

阿克頓、李彬、趙通:隨著核戰威脅日增,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不應等到政治關係改善後纔開始著手管理新技術。

發生核戰爭的風險正在加劇。由於美俄和美中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愈演愈烈,兩個核武器大國之間發生衝突的情形,儘管不太可能,也並非不可想像。

與此同時,技術的持續發展使這一可能性日益增加——倘若發生了此類衝突,核武器可能被動用,屆時成百上千甚至數以萬計的生命可能遭受威脅。在這些新技術中,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非核武器的發展,包括反空間武器、彈道飛彈防禦、網路武器以及高精度的常規彈藥。這一方面的能力與核武器及其配套的指揮自動化技術系統(即指揮、控制、通訊和情報系統,簡稱C3I)之間的相互纏繞的關係日益顯著。此類交纏增加了核武器因誤判、誤解或意外而被使用的風險。[1]

儘管降低這一風險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初步措施——特別是單方行動——可以也應該被立即採取。在短期,僅僅是促使中、俄、美三國政府和軍方進一步認識到此類交纏會引發更大的風險,便能幫助降低該類風險。與此同時,爲準備各方就合作方法開展雙邊會談,各國政府應就有利於提升信心的切實方法提出建議,並予以評估。

您已閱讀7%(426字),剩餘93%(59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