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再次對一些新興市場、尤其是阿根廷的經濟動盪感到不安,並對危機蔓延感到擔憂。考慮到痛苦的先例,這種擔憂可以理解,但有可能將短期波動與強勁成長的長期軌跡混淆起來。
麥肯錫(McKinsey)的一項新研究探討了近四分之一的新興經濟體如何在長期內實現了快速而持續的成長。這些「表現優異者」找到了相對穩定的祕訣,它們總共佔全球商品貿易的29%,服務貿易的24%。在過去20年裏,它們貢獻了新興經濟體整體消費成長的一半。未來幾年,它們——以及效仿它們的其他新興經濟體——可能會繼續充當全球成長的引擎,而它們那些具有高度競爭力的頂級企業將繼續讓西方老牌企業招架不住。
我們研究了71個新興經濟體的長期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記錄,發現在截至2016年的半個世紀裏,中國、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和泰國這7個新興經濟體的年均增速至少達到3.5%。從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間,另外11個國家的人均GDP至少成長了5%。這些經濟體中有許多已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迅速復甦,顯示出韌性。它們也相當好地挺過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您已閱讀37%(471字),剩餘63%(7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