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滴滴

順風車事件後,網約車市場該向何處走?

陳永偉:網約車作爲一種類別的優越性,不能用來作爲其質量停滯的理由,更不能用來給某個公司的不負責任當遮羞布。

滴滴順風車女乘客被害事件引來了輿論的撕裂,在得知一條鮮活的生命在一再拖延中絕望逝去後,我有一種出離憤怒的感覺,於是在幾個羣裏表達了對滴滴的不滿。幾位朋友很奇怪,爲什麼我這個一貫來支持平臺、在各種場合呼籲包容平臺,甚至被一些網友批「爲平臺洗地」的人,這次竟公然加入了聲討滴滴的行列。一位「市場派」的朋友則氣憤地私訊我:「怎麼這次你也糊塗,走上了平臺和市場的對立面?」

滴滴的不作爲不能迴避

反對指責滴滴的朋友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這次事件只是個偶發事件,從整體上看網約車(包括順風車)的安全性要遠好於傳統計程車,即使發生了凶案,網約車也可以比傳統計程車更有效、更快速地幫助警方破案。對於這一點,我完全承認。事實上,在之前對鄭州空姐事件的評論中,我也援引這個理由來作爲應當對網約車進行包容的理由。

您已閱讀20%(345字),剩餘80%(13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