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地的貿易緊張逐漸加劇,外界常常試圖提醒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貿易不是「零和」遊戲。相反,從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一直到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歷代經濟思想家都已闡明,讓各國專注於它們最擅長的事情,貿易就可以讓每個人受益。
這種經濟理論背後的邏輯很強大,也已經被經驗所證明。即使如此,這在政治上卻無關緊要。它無法對抗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面:比起我們贏得的東西,我們對失去的東西要在意的多,而且我們對損失深惡痛絕。
隨著貿易增多,有輸家,也會有贏家。但幾乎可以肯定輸家將更加顯眼。只要看看美國和墨西哥就明白了:很多美國人相信,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可以說,是美國中西部偏北被掏空的「鏽帶」地區的製造業衰落帶來的強烈不滿,把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推上了總統寶座。
您已閱讀23%(380字),剩餘77%(13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