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看艾瑪•拉金的《在緬甸尋找歐威爾》之前,我一直以爲歐威爾的反烏托邦思想及著作源自西班牙內戰,以及那個時期蘇聯所表現出的恐怖與殘暴,比如閱讀《一九八四》,腦海中便浮現出與老大哥形象對應的蘇聯,緬甸則從未出現在想像性視野之中。但該書卻告知讀者這樣的事實:歐威爾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被緬甸讀者稱爲「緬甸三部曲」:《緬甸歲月》記錄了英國殖民時期的緬甸,《動物農莊》講述了緬甸從英國獨立又被軍政府控制的過程,《一九八四》是軍政府控制下的情形。這樣嚴絲合縫的對照給我一種震撼,好比被關在歷史之門外面的怪獸突然一下將大門撞飛,露出門外同樣慘烈的風景。
一
《在緬甸尋找歐威爾》基本上按照兩條線索敘事。一條是作者按圖索驥歐威爾在緬甸生活過的地方,尋找與他相關的蛛絲馬跡,並按旅行的時間順序、以地名構成全書的五個章節:「曼德勒」「三角洲」「仰光」「毛淡棉」和「傑沙」。而另一條線索則更隱祕,那就是作者打亂歐威爾生活足跡的時空順序,自由切換,不僅從地理、歷史的角度,更從心靈的層面,來記錄「尋找歐威爾」過程中的所見所得。作者在這條線索上,收穫頗豐,她記錄了不少當代緬甸人的生活實況與心靈狀態。這些長年在軍事政權下生活的緬甸人,在拉金筆下呈現出揉合悲觀、務實、謹慎、樂觀、頑強、韌勁、犬儒等諸多相反的特質,作者的筆觸將回憶、議論、寫景、抒情融爲一爐,這在許多討論緬甸的書籍中很難被捕捉到。這些看似瑣碎的敘述,構成了該書的大部分。
您已閱讀10%(614字),剩餘90%(57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