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週三,所以歐洲從美國的「敵人」變成了「好朋友」。下週一可能會有所不同。也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仍將說歐洲的好話。唯一說得準的人是川普。就連他自己也很可能沒想好。但我的預感是,他與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達成的停火協議將會得到落實。川普愛聽掌聲,而他與布魯塞爾方面在最後一刻達成的貿易協議贏得了大西洋兩岸的歡呼。歐洲爭取到了緩刑。中國面對的預兆則相應地變暗了。
在川普最新的急轉彎之前,中國面對的預兆已經在變暗。現在,他對中國的施壓很可能得到歐洲人和美國商界的支持。這兩者長期提倡西方聯合起來對中國施壓,要求中國爲外國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雙方都深切擔憂中國的系統性技術轉讓。雙方都不愛聽習近平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發出的聲音,因爲該計劃要喫掉他們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午餐」。川普爲自己爭取到了大得多的迴旋空間,可以盡情敲打中國。
他很有可能會利用這個迴旋空間。目前有三股力量在共同惡化美中關係。首先是政治。隨著美國期中選舉的臨近,拿中國說事、危言聳聽的誘惑將會增加。這種做法曾在2016年幫了川普。那時他指責中國強姦美國經濟。他對歐洲沒有發表過類似的言論。那時就像現在一樣,多數美國人把後工業時代的不景氣與中國聯繫在一起。他們沒有指責歐洲竊取美國的製造業就業崗位。他們也沒有怪罪科技(那倒是他們應該怪罪的)。把機器人描述爲敵人、藉此贏得選舉是件難事。北京方面提供了試過的、驗證有效的現成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