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

貿易戰:中國應該堅守什麼?

洪詩鴻:美國目前以工業2.0產品爲主的貿易戰只是一種姿態,而在高階產業上對中國進行制約纔是其最終目的。

7月6日,中美貿易戰開打。美國首輪對華加徵關稅的目標是汽車零組件、電子產品零組件、噴射飛機零組件、壓縮機等其他中間產品,即將追加開徵的2000億美元則包括食品、日用品、衣服等消費品,而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主要針對的是大豆、飛機和汽車等最終消費品。

上述產品,都是在工業2.0時代就可以生產的產品。可以說,目前爲止,這僅僅是一場針對工業2.0產品的貿易戰,是傳統的保護國內產業和削減貿易赤字的一個策略而已。

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認爲這樣的徵稅結構,看不出美方究竟想迫使中國接受什麼樣的要求。由於美國從中國進口的86%的電腦,63%的電機和59%的機械產品都是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外資在中國生產的,捆綁在供應鏈上的南韓、日本和東盟國家的供應商也肯定會受到波及,所以美國傷害的不僅是中國,還包括其他多個國家,這勢必會引發這些國家的反彈。另外,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雖然金額巨大,但從附加值角度來看,中國的收益非常有限,並非最大的受益者。

您已閱讀18%(426字),剩餘82%(19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