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債市觀察

「寬信用」導向利好信用債市場

蔡浩:信用債在「寬信用」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下,仍有下行空間,中高評級信用債的信用利差有望進一步收窄,而低評級信用債將迎來價值發現的時刻。

【編者按】近兩年債市的調整深度已經超過2013年去槓桿(6月開始)所引發的債市調整,未來中國債市將走向何方?爲此,FT中文網推出「去槓桿下債市觀察」系列文章,也歡迎廣大讀者參與討論和交流。本文是該系列文章第十篇。編輯事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7月16日以來,在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有所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加的背景下,宏觀政策出現了一些微調。受此影響,中國債券市場出現了較大波動,利率債和信用債走勢也呈現出兩級分化態勢。截至7月25日,10年國債收益率先下後上,上行9個bp,振幅達到14bp,而同期AA+以上級5年中期票據收益率則持續下行達23bp左右。當前債市的走勢與中國經濟基本面變化以及隨後展開的宏觀政策微調是分不開的。

始於今年3月份的中美貿易戰,經過幾輪的反覆,於7月6日進入實質徵收階段,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國內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漸顯現。5、6月經濟數據幾乎全線走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消費增速更是創下10多年來新低。而從歐元區和新興市場近月來持續走弱的經濟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摩擦升級正使海外需求處於整體疲軟的態勢。作爲「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遇冷,將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成長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爲應對和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決策層通過擴內需、降關稅爲經濟成長蓄力。今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時隔3年再提擴大內需,在外需短期內受到明顯衝擊的情況下,內需無疑將成爲經濟成長的壓艙石。

您已閱讀20%(630字),剩餘80%(25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