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川普單邊挑起貿易保護主義,直接原因是中美貨物貿易不平衡,但中美在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及比較優勢等方面互補性大於競爭性,中美貿易失衡有其內在的客觀性,外部失衡在全球價值鏈的背景下日趨複雜,不能簡單將外部失衡歸結於雙邊的問題。
對此,有不少評論認爲,美國貿易失衡是必然的,因爲美元國際地位的維持客觀上要求美國貿易逆差以源源不斷輸出美元,否則全球經濟就將面臨美元荒的問題,這就是熱議的「特里芬」難題的翻版。然而,如何從深層次理解美元國際地位與「特里芬」難題,這是理解美元命運的關鍵,也是理解當前中美貿易失衡的重要內容,特別是人民幣未來也希望國際化,如果這個所謂的難題無法破解,那麼人民幣國際化的出路何在?本文將著力討論上述問題,避免對相關問題出現戰略誤判。
僞命題一:將貿易逆差歸咎於「特里芬」難題
您已閱讀8%(366字),剩餘92%(40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