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興被罰:中國「芯」背後的路線之爭

徐瑾:中興事件最大教訓不在於受制於人,而是遵守規則;大國並不意味著中國可以獨立於國際秩序,掌握核心技術必然要求更深合作,這是成功經驗,也是正確方向。

中興事件,掀起中美貿易戰以來民間最爲劇烈一次爭論。

四月中旬,美國商務部頒布禁令,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開展業務。這一拒絕令,令中興公司疾呼「極不公平」,無法接受。這一新聞隨即公共空間與社群媒體討論被引爆。

是什麼使得中興事件超越一家公司得失,擾動官方民間的情緒與神經,成爲中國創新路途的大討論?要點在於,中興事件不僅突然揭開了一些之前不爲大眾瞭解的中美實力對比真相,把潛在的危險突然暴露在大家面前,而且聯結起中國產業發展的長期爭論,並將問題以難以迴避的尖銳方式展示出來。

您已閱讀7%(232字),剩餘93%(3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