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時尚圈真的充斥「惡魔」嗎?

埃利森:大多數行業都有「黑名單」——由不透露姓名的人編輯的匿名名單,詳述業內的「施暴者」。時尚界,也不列外。

在現今大多數行業,都存在所謂的「黑名單」——由不透露姓名的人編輯的匿名名單,詳述業內的「施暴者」。有些則指名道姓某些人的不道德行爲,其他的則用含沙射影的方式巧妙地迴避誹謗法。

時尚界也存在很多這樣的黑名單。有些早已家喻戶曉,經常對模特兒與下屬施虐的男攝影師、主編以及設計師的名錄可謂與日俱增。不久前,《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公佈了一份指控諸多名人施暴的最新名單,其中就有已故黛安娜王妃的私人攝影師帕特里克•德馬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此外,它還公佈了一份出版業巨擎康達納仕(Condé Nast)不再續約的攝影師名單以及草擬了一份保護弱勢年輕人羣體免受鹹豬手騷擾的所謂「寶典」。

此外還存在更隱祕的非官方黑名單。「Intern 1 no name」(某匿名實習生)在Instagram上以@fashionassistants的賬號講述了時尚界的內幕:先以輕鬆的口吻看待時尚界從業者的諸多怪癖好——無聊時光以及設計師的不合理期望——但在「#MeToo」(我也是)和TimesUp(是時候停止了)等反性侵聯盟看來,Instagram的推送內容已逐漸包括了更多性騷擾事件。邀請各色下屬匿名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事,推送內容儼然成了歷數個人及大眾遭受暴力侵害的控訴地,業界種種齷齪與不齒昭然若揭。

您已閱讀29%(566字),剩餘71%(13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