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印度的考試季,這是一年中一個令人焦慮的時節,每年這個時候印度都有超過1000萬學生參加中學畢業所要求的全國統考,這些考試被普遍認爲是通往更光明未來的門戶。這些競爭激烈的考試理應是一種公平、透明的方法,讓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獲得印度60萬個由政府資助的大學名額。但近年來,一個興旺的考試作弊行業引發了人們日益高漲的憤慨,該行業讓考生和他們的合作者勾結起來鑽教育體制的空子。
「我非常、非常擔心這一切給孩子們的道德觀帶來的影響,」畢馬威(KPMG)印度教育業務負責人納拉亞南•拉馬斯瓦米(Narayanan Ramaswamy)對我說。「我們對知識界和教師的尊重將會打折扣。當某人說『我是個大學生』時,我們將很難信服。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平庸。」
在印度,高校入學舞弊,或指控有這種行爲,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法庭記錄顯示,早在1892年,想要參加加爾各答大學(University of Calcutta)入學考試的一個名叫羅哈爾•達斯•高什(Rakhal Dass Ghosh)的學生,就被控在申請文書上僞造校長簽名。
您已閱讀32%(462字),剩餘68%(9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