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

FT社評:修復用戶對數據共享的信任

如果想讓用戶重新信任數據共享,則必須改變文化和法律。第一步是加強執法力度。其次是儘快完善相關法律。

「點擊確認同意數據共享」的時代即將結束。直到不久前,Facebook及其他社交網路的用戶對個人資訊的總體價值的瞭解還是模糊的。原本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契約:爲了換取有用的服務,科技公司會收集用戶數據並將數據用於銷售廣告。只要這種特權沒有被濫用,用戶似乎樂於接受這一安排。

不過,這一最低標準也未達到。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是個例子,顯示了公衆對科技巨擘的信任爲何崩塌。用戶傾向於對包裹在密密麻麻的條款和條件中的私隱協議不在意,因此Facebook等公司利用了他們來謀取商業利益。如今公衆已經意識到數據被使用和濫用的程度——特別是被用於政治競選。

目前公衆做出了強烈反應,而科技公司無法獨自應對。如果想讓用戶重新信任數據共享,則必須改變文化和法律。第一步是加強執法力度。違反法律的企業應受到相應的懲罰。數據洩露也是一樣:這種情況必須得到充分披露。就像環境災難一樣,數據洩漏需要得到清理。

您已閱讀31%(404字),剩餘69%(8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