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美國企業家馬斯克的「獵鷹」火星探索火箭升空,在某種意義上猶如1969年的美國「阿波羅號」登月一樣,帶給中國人巨大的心理震撼。儘快從一個「製造大國」走向「創新大國」,既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縈繞在許多中國人心頭的焦慮。毫無疑問,無論在技術還是機制方面,中國當前的創業創新,依然和西方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彌補差距是各界關心的課題。
另一方面,儘管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出的「大眾創業萬衆創新」政策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投入創業隊伍,但這一輪創業大潮,也暴露出不少潛在問題,因而遭到廣泛詬病。2018年1月25日,年僅34歲的「80後」創業者代表、曾經多次登上雜誌封面的茅侃侃,因其創業公司陷入資金困境而選擇了跳樓自殺,在北京的寒冬中離開了人世。此事被看作這一輪創業潮浮躁、倉促、一哄而上、急於求成等諸多問題的一個縮影,創業亂局正在引起社會各界的反思。
如何認識中國創業創新的發展現狀?如何比較中美的創業創新環境、政策與實踐?中國的年輕人創業潮存在著哪些潛在問題?中國未來的創業創新之路應該如何走?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近期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第一影片集團董事長張力軍。
您已閱讀7%(486字),剩餘93%(60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