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

中國崛起中的國際教育

朱潔:在倫敦舉辦的中英峯會上,英國和中國的教育專家們講述了當前跨國教育的格局、及其背後的宏觀力量。

教育是政府重塑社會的工具,也是反映社會變遷的棱鏡。在3月24至25日於倫敦舉行的中英峯會上,我一對一採訪了牛津大學羅德基金會主席查爾斯•康恩(Charles Conn)、博實樂集團(原碧桂園教育集團)副總裁陳舒、英國教育供應商協會會長卡羅琳•懷特(Caroline Wright),瞭解了當前跨國教育的格局、其背後的宏觀力量,以及他們個人對中英教育交流的看法。

政治局勢改變人才需求

牛津大學羅德基金會主席查爾斯•康恩在2015年將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引入中國。這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獎學金之一,選送全球最優秀的大學生去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往屆得主包括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等。

您已閱讀11%(306字),剩餘89%(25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