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展望2018:防範中國經濟的灰犀牛

沈建光:本輪中國經濟企穩反彈由何推動?如何理解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兩面性?中國經濟前景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呈現兩面性特徵。一方面,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剛剛公佈的2017年成績單超出預期,GDP增速終止了七年的下跌趨勢,增速反彈至6.9%,三駕馬車同時發力,新經濟欣欣向榮;另一方面,地方債務風險正在加大,多地頻頻自曝GDP與財政數據造假擠水分;金融領域風險事件頻發,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被曝七百多億的空殼企業授信,令人驚駭。房地產市場泡沫積聚,目前尚需藉助限購、限貸、限售等方式抑制投資。如何理解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兩面性,中國經濟前景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有關本輪中國經濟企穩反彈究竟由何種因素推動,去年曾有過熱烈的新週期和舊模式之爭。在筆者看來,二者兼而有之。一方面,傳統以基建房地產爲代表的投資拉動對經濟企穩功不可沒,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在去庫存多項政策並舉的背景下,短短一年之內就扭轉局面,將房地產市場由冷淡帶入火熱,甚至催生了房地產泡沫。與此同時,受益於全球經濟的復甦與外貿環境轉好,去年淨出口對GDP拉動爲0.6%,一改過去兩年的負貢獻,且創十年來的新高。

另一方面,基於網路+、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的新經濟快速崛起超出預期。中國行動支付應用領先全球,當前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的滲透率已高達九成,極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並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人工智慧發展迅速,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保持20%的高速成長,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網路消費快速成長,去年全國網上零售同比成長32.2%,遠高於同期社會零售10%左右的成長。可以說,新經濟正在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與業態,成爲新時期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您已閱讀27%(664字),剩餘73%(18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沈時度勢

沈建光,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少時曾求學歐美,希望縱橫四海,遊歷全球;如今重心迴歸中國,專欄立意審視中外經濟,建言宏觀大勢。曾任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現亦爲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