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

21世紀的中國不能忽視印度尼西亞

謝毅哲、赫布爾:中國對印尼的陌生,與大舉進軍東南亞的日韓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需要更重視這塊新興市場。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常常被中國人忽視,直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雅加達後纔有所改變。2013年10月上任一年多的習近平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並在印尼國會演講中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一時間出現了「東南亞風」和「印尼熱」。 2015年10月中國與印方簽署從雅加達到萬隆的高鐵承建協議,標誌着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國門。緊接著, 中國國有和民營企業在印尼也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走出去」實驗。據報道,去年騰訊和京東向印尼的出行和結算平臺Go-Jek投資了數億美元,而馬雲的阿里巴巴也持11億美元入股印尼最大的電商Tokopedia。在實體制造業方面,去年7月五菱汽車也正式開始在印尼投產。

但是,中國人對印尼這個國家似乎仍然既熟悉又陌生。這種熟悉又陌生來自於數百年的兩國交流史。熟悉是因爲歷史教科書中的「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要在印尼停留,下南洋謀生的華人勞工對中國辛亥革命的慷慨解囊,還因爲那裏是世界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印尼有2832萬華人)。

您已閱讀10%(450字),剩餘90%(41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