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全球經濟前景,特別是歐元區與以中國和印度爲首的新興市場的強勁勢頭,繼續爲全球金融穩定提供強大的基礎。」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07年4月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的開場白。由於這一樂觀觀點發表於近80年來最具毀滅性的金融危機的前夕,事後它必然被視爲一次巨大的誤判。IMF下定決心不再被抓住把柄。問題是,IMF在其最新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出的擔憂到底是準確判斷,還是「狼來了」?同樣重要的是,它的擔憂可能有什麼含義,特別是對政策而言?

該報告的基本論點是「金融穩定面臨的短期風險繼續下降」,但「中期脆弱性正在上升」。全球經濟恢復成長、舒適的貨幣和金融狀況、外加低迷的通膨,使得投資者加強了對收益的追逐並提升了對風險的偏好。在市場和信用風險溢價處於十年低點的情況下,資產價值容易受到風險溢價「減壓」的衝擊——直白地講,就是崩盤。
您已閱讀23%(411字),剩餘77%(13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