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換個「傻瓜手機」明智嗎?

威廉斯:每當我想讀會兒書時,拿起的卻是手機。在應用設計界和手機廠商解決這個問題前,我想換個「傻瓜」手機。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谷歌地圖,我還能不能正常地生活?我想,如果我要將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換成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傻瓜」手機,谷歌地圖可能是我唯一真正想念的一個應用了。

我爲什麼會想這個問題呢? 因爲每當我想讀會兒書時,我最終拿起的卻是手機。我說服自己說,我需要用谷歌搜尋一些東西,一些重要的東西,可是30分鐘後,我還在檢視Facebook或推特(Twitter),時間觀念和目的性完全丟失。我曾經將手機關上,可隨後再度開機。我也嘗試過將所有花花綠綠的程式隱藏在一個個小檔案夾中,但這並不奏效。爲了做一些我不是有意識想做的事情,我不停地打斷自己的思路。

發生這一切不是偶然的。爲了讓我們一刻都離不開我們的智慧型手機,開發人員的手段越來越肆無忌憚了。一些人憑藉的是成癮和行爲心理學,但大多數人喜歡用「說服技術」這一術語。「說服技術」本身並不是一個新的想法——一位名叫B•J•福格(BJ Fogg)的學者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就一直在史丹佛大學「說服技術實驗室」( persuasive tech lab)講授這一課程。但隨著智慧型手機保有量大幅成長和社群媒體網站的出現,「說服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了。

您已閱讀31%(500字),剩餘69%(11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