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FT大視野:誰爲機器人承擔倫理與法律責任?

桑希爾:廠商、程式員還是用戶?當機器人獲得了更強的認知能力乃至有了意識,是否該由機器人自身來承擔責任?

《火魔戰車》(Maximum Overdrive)作爲有史以來最大爛片之一被載入影史。這部1986年的科幻恐怖喜劇片想像了這樣一個世界:推土機、鏈鋸和電吹風機等無生命的物體活了過來,並且開始屠殺人類。就連擔任該片編劇和導演的暢銷書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都說該片是一部「愚蠢的電影」。

但在這部電影拍攝期間,酷似電影劇情的一幕在現實中悲劇性地上演,一臺無線電控制的割草機闖入攝影棚,導致攝影導演重傷,一隻眼睛失明。他將金和其他17人告上法庭,以不安全的工作方式爲由,索賠1800萬美元,最終雙方達成了庭外和解。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部電影的拍攝經歷在一定程度上牽涉到了當下有關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的熱門辯論。雖然我們似乎對這類技術在遙遠的未來可能給人類帶來生存威脅感到恐慌,但我們有可能忽視了一個更加迫在眼前的問題:如何管理我們創造的機器?

您已閱讀8%(382字),剩餘92%(43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