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

Lex專欄:中國銀行業風險降低

目前看來關於中國銀行業危機的預言是錯的。銀行得到雄厚存款和一個機敏的央行的支持。但小銀行是最薄弱的環節。

誰是熱門人物,誰不是?中國共產黨將在下月的領導層換屆中找到答案。中國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區分良莠。根據惠譽(Fitch)的一份報告,其結果是金融體系在總體上更安全,但規模較小的銀行風險較高。

在限制高風險短期融資方面,當局正取得進展。惠譽發現,這類貸款的未償付餘額10年來首次下降。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貸款發放額在總額中所佔比例降至49%。但規模較小的銀行和金融集團正日益依賴這種融資形式。

中等規模的銀行43%的資金來自短期來源;而大型國有銀行只有五分之一的資金來自這類來源。對存款的需求很強勁,因爲信貸成長超過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自2013年底以來,存款與貸款之比下降了9%,至61%。

您已閱讀44%(296字),剩餘56%(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