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人民幣轉爲升值的關鍵是什麼?

張明:中國央行已經成功地打消單邊升值預期,那麼應當加快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市場供求對開盤價的影響程度。

2015年811匯改前夕至2017年1月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由6.12左右貶值至6.95左右,貶值了約14%。然而,由2017年1月初至2017年9月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卻由6.95左右反彈至6.57左右,升值了5%以上。

特別是自2017年5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更是節節上升。一時間,囤積了大量美元的出口企業開始大量結匯,兌換了不少美元的大媽們開始叫苦不迭地紛紛轉爲兌換人民幣。市場上之前盛極一時的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預期,一夜之間居然逆轉爲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國際收支表的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也即市場通常稱之爲的資本賬戶)將在2017年下半年再度轉爲順差,而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以更快速度回升。

造成這一轉變的關鍵,是中國央行在今年5月份,向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中,加入了第三個模塊,也即是所謂的逆週期調節因子。

您已閱讀13%(381字),剩餘87%(26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