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貨幣政策

中國央行直購資產重回視野

胡月曉:央行直購資產後,貨幣體系穩定性將提高,利率曲線向上傾斜的正常化發展方向將增強市場發展穩定性。

8月22日,財政部公佈將滾動發行6000億特別國債;同日,央行表態將繼續購入特別國債,以實現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流動性水準的平穩過渡。中國目前發行過2次特別國債,第一次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籌集資本金,規模爲2800億;第二次爲外匯投資公司籌集資本金,規模爲15500億。兩次特別國債發行後,央行均在市場上購入,在操作上屬於央行直購資產投放基礎貨幣模式。

由於基礎貨幣成長的乏力,中國的貨幣成長已連續3月低於10%,7月份爲9.2,爲中國央行1986年12月公佈該項數據以來的最低。另一方面,超高的存準率(RRR)和同樣處歷史低點超儲率表明,依靠貨幣乘數擴張維持相對平穩的貨幣成長空間,也已壓縮緊極限!中國未來要維持流動性相對平穩的態勢,勢必面臨以下選擇:降準、新創基準貨幣投放管道。在降準因信號意義過強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央行會選擇直購資產模式新增基礎貨幣投放嗎?筆者認爲,這將是中國央行越來越面臨的不得已選擇。

直購資產與貨幣創設

您已閱讀12%(412字),剩餘88%(29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