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

FT社評:德國汽車製造商面臨關鍵轉型

德國車企正面臨嚴峻新現實。汽車工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德國的驕傲,但「柴油車排放門」引起的強烈反彈正在造成態度轉變。

德國汽車製造商正面臨著嚴峻的新現實。僱用約80萬名員工、主導全球範圍豪華汽車銷售的德國汽車工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德國的驕傲:不僅是德國戰後工業成就的象徵,而且或多或少已成爲德國企業界的代名詞。

雖然政治人士已經迅速行動起來保護德國汽車業的利益,但「柴油車排放門」引起的強烈反彈正在造成態度轉變。在週三柏林舉行的全國「柴油車峯會」上,各大汽車製造商承諾對500萬輛柴油車進行升級,以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這一承諾可能不夠。過去一週,德國政府下令召回一款發現裝有排放作弊軟體的保時捷(Porsche)車型。在公衆普遍不滿的情況下,保守派政治人士正準備放棄反對大眾(Volkswagen)在美國面臨的那類集體訴訟。

汽車業與政府的親密關係引起激烈爭論,各大汽車製造商之間走得太近同樣引起強烈指責。《明鏡週刊》(Der Spiegel)雜誌上月報導稱,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大眾、戴姆勒(Daimler)、BMW(BMW)以及大眾旗下的保時捷和奧迪(Audi)發起了一項卡特爾調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些車企一直以工作組的形式定期召開會議,就技術和部件(從剎車片、離合器到柴油排放過濾系統)進行討論。

您已閱讀45%(508字),剩餘55%(6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