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龐大的工廠產線,基蘭•庫馬利(Kiran Kumari)穿著紫色和金色的沙麗、坐在兄弟牌(Brother)縫紉機前,周圍坐著數十名製衣工同事。她嫺熟地一揮手臂,從身旁的一捆布料中拿起一塊布,在上面放上一塊白色飾片,在機針下快速操作著。這只是庫馬利在8小時工作時間裏爲拉夫•勞倫(Polo Ralph Lauren)上衣縫製的約400個衣領中的一個,完成一個衣領需要幾分鐘,而庫馬利每個月的工資約100美元。
她和其他約4800個製衣工分散在德里以南3家Matrix製衣廠裏,他們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寄望於推動國家走向繁榮的廉價勞動力大軍的一小部分。對於人口迅速成長、而工資水準仍然很低的南亞地區來說,情況尤其是這樣。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未來20年期間,僅該地區每個月就將有100萬至120萬新工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總共增加2.4億勞動力。
不過,在8000英里以外的美國亞特蘭大市,一家機器人企業正致力於開發可能會讓庫馬利永遠失業的機器。由Softwear Automation公司研發的Sewbot機器人技術,旨在讓整個製衣過程實現自動化。
您已閱讀11%(478字),剩餘89%(39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