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當投資人「遇上」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科技公司成功基石在於技術研發能力,而後期商業的成功則取決於其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價值,應用到產品上並迎合消費者需求。

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這些曾停留在科幻電影中遙不可及的高科技產品現如今已走出「幻想」,從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進入人們的生活。正如任何一個產業,人工智慧領域的擴展同樣需要資本的助力。人工智慧迸發出的活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資本的注入也使該領域煥發了更強的生機。在本次「2017FT中國人工智慧前沿發展論壇」期間,FT中文網採訪了瀾亭資本創辦人劉炯,就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標準與未來發展等相關話題,後者分享了他在投資人工智慧過程中積累的豐富閱歷與思考。

自創立至今,瀾亭資本先後投資了Emotech、雲跡科技、水巖科技和馭勢科技等致力於人工智慧開發的企業,並積攢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面對當下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的人工智慧新創項目,劉炯認爲需從以下三個維度評估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的投資價值 。

首先,人工智慧作爲一個「強技術」行業,一家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的含金量主要體現在其技術開發能力。放眼當前全球人工智慧格局,呈現「兩極」態勢。以矽谷爲首的美國和以東倫敦爲標誌的歐洲地區在人工智慧開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儘管人工智慧「熱」,開發項目多,但中國AI從業人員多使用國外的開源框架進行開發,核心的原創技術匱乏。中國作爲「兩極」外人工智慧發展的一片廣闊天地,在技術層面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您已閱讀25%(537字),剩餘75%(15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