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美酒

波爾多不相信評分

謝立:評分代表一款酒的綜合水準,但品酒人好惡不同,光靠評分判定一款葡萄酒既不公平,也少了品嚐的愉悅。

兩年前在UGC一年一度的巡迴品鑑會上喝波爾多2012年份酒。衆所周知,這個年份不是大年,無法與2009和2010年份相比,因爲收穫季的降雨,卡本內蘇維濃的成熟度不均質,因此右岸早收的梅洛表現更好,左岸有些酒莊則提升了梅洛或小維鐸在調配中的比例來平衡。

喝下來整體印象是酒體比較細瘦,單寧經過三年已經柔化,酸度清新活躍,如果拿來盲品是不討好,但用來佐餐卻很愉悅。問了幾家酒莊的莊主,都強調這個年份的「freshness」(清新感),以及在2009和2010年份還未到適飲期時,可以先拿2012年份出來喝,從這一點上說有點像2007年份。

波爾多本來就是個好年份大家都釀好酒,困難年份看各自功力的產區。2012年份通行的說法是右岸的波美侯和聖愛美濃大放光彩,佩薩克雷奧良的白葡萄酒非常漂亮——其實也不能一概而論,我也喝到梅多克做出了卡本內蘇維濃端正嚴肅古典感覺的酒,或瑪歌村柔軟肉質感享樂的酒,以波爾多酒陳年變化之豐富,現在對2012年份下斷言也爲時過早。

您已閱讀25%(418字),剩餘75%(12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