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失衡時代的美國盟友與對手

當川普總統對美國主導成立的戰後全球秩序不屑一顧,美國的親密盟友們該如何面對這種窘境?中國和俄羅斯又該如何消化這份地緣政治大禮?

歷史上,多位美國總統都宣告過新世界秩序的到來。但如今,我們大多數人只能記得老布希(George HW Bush)在冷戰結束時呼籲的新世界秩序。1990年,老布希稱:「新的世界秩序正在艱難形成——一個與我們瞭解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除了沒有蘇聯,這個新世界秩序實際上和我們在之前半個世紀知曉的世界幾乎一樣。幾經興衰,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又維持了大概10年。

然而,自9•11恐怖襲擊以來,種種裂隙已開始顯現。過去幾個月,甚至可以想像一場大崩潰。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連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也不敢吹噓自己將引發一場新的世界失序。然而,老布希的話可能無意中預言了今天正在發生之事。「美國一直以身作則,」他說,「那麼,我們美國人中間誰來以身作則?在接下來的美國世紀,哪一位美國公民將領導我們?」他不可能已經猜到了答案。

正如他們所言,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書寫歷史卻要回溯。在老布希發表那番宣言之前20年,美國前國務卿迪安•艾奇遜(Dean Acheson)撰寫了經典之作《創世親歷記》(Present at the Creation)。這本書用具有時代意義的細節講述了美國如何成立了那個被老布希重新命名爲新秩序的戰後體系。一些如今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機構——聯合國(UN)、北約(Na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前身——都是由艾奇遜效力的杜魯門(Truman)政府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起來的。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獨一無二的全球機構建設浪潮,只可能由美國承擔。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按照自身形象重塑世界的自信——或必要的財力物力。

您已閱讀10%(690字),剩餘90%(61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