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發表演說,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自由派爲主的美國輿論界一片哀鳴。
客觀地說,川普的行爲並非沒有政治基礎。他從選舉開始就一直批評協議,多次說要退出。其選民基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能源經濟轉型中失業的藍領(如煤礦工人),他們翹首以待川普履行承諾。而對美國近岸石油虎視眈眈的石油公司也是其支持者。共和黨右翼也是長期對氣候變化持「懷疑論」,一直反對這類協議。川普拖到現在才退出,已經是比較晚了。
從經濟上說,退出該協定對美國利大於弊。短期而言,美國可以因此增加就業,能源方面自給自足,甚至成爲出口大國,能源價格降低也有利於外國在美國投資製造業。中期而言,美國在新能源開發上會處於劣勢,技術與市場被歐洲與中國領先,在「下一塊大蛋糕」中落於後手。但更長期而言,全球變暖會令美國阿拉斯加變得適宜人居,擴大「實用面積」;北冰洋變得適宜航行,是潛力無窮的新興航道,而美國手握白令海峽與阿留申羣島,可取得地緣政治優勢。
您已閱讀13%(416字),剩餘87%(29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