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德關係

德中之間的投資大門打開了嗎?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投資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成長,反過來看,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依然面臨重重限制。

儘管去年中國和許多國家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德中兩國的貿易額仍然成長至1700億歐元。截至目前,德國對華投資依舊保持穩定,與其他歐洲國家對華投資大幅下降的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2016年中國對德國投資急劇增加,主要用於收購德國科技企業。而90%的德國對華投資仍集中在綠地投資。

如何進一步加強德中之間蓬勃發展的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是李克強總理下週訪問柏林期間的重要議題。而習近平主席7月對德國的訪問,也將彰顯兩國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繼續密切合作的努力。兩國關係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然而,其基礎仍然是蓬勃、開放的經濟關係。

如何更好地開放本國市場,接納對方投資,正越來越成爲德中經濟關係中的核心議題。其中原因良多。隨著全球價值鏈變得愈加複雜,投資流動對於貿易往來有著直接影響。另一個主要因素是高科技行業的競爭力。收購高科技企業是提升單個企業乃至整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戰略。中國在這一方面表現出令人暈眩的發展速度:2016年,中國所收購德國企業的資產總價值,比上一年成長了20倍。有人表示,德國對華投資額極大(約600億歐元),因此,對中國企業突如其來的收購浪潮如此擔憂,不免言過其實(例如中國企業收購庫卡機器人公司和其它高科技企業),甚至有人認爲德國的保護主義趨勢有所抬頭。但此說法並不能讓人信服。所有中國收購交易均未遭到德國政府阻攔。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國在德投資將在三到五年內超過德國在華投資。這一結果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2017年的前四個月,中國企業收購資產價值超過了35億美元,速度幾乎與2016年持平。2016年全年,中國企業收購的德國資產價值超過了100億美元。

您已閱讀23%(689字),剩餘77%(22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