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經濟學家鮑莫爾的五彩學術

王軍:經濟學界應爲有不久前去世的鮑莫爾這樣的學者深感慶幸,因爲有他的陪伴,問學之旅可以不再單調和乏味。

2017年5月4日,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William J. Baumol)與世長辭,享年95歲。

提到鮑莫爾,中國年輕讀者可能並不知道,就是學經濟學的學生,也未必熟悉。如果時光倒轉30年,也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不久,鮑莫爾在中國經濟學界可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因爲他提出的「可競爭性市場」(contestable markets)頻頻出現在中國的經濟學期刊和財經媒體上。這一概念對於當時中國探索市場制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即使在今天,可競爭性市場對於中國改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例如,中國要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制度,關鍵就是要讓市場主體,即企業在價格信號的引導下,自主、自由地進行決策,這需要通過減少市場管制,放鬆准入,增加競爭來實現。由於競爭是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斷提高市場的可競爭性就成爲政策實踐中的重要議題,如反壟斷法及相關法律都是爲了促進競爭而設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市場化改革遠未完成的國家而言,現在重提可競爭市場不僅沒有過時之感,相反還有現實意義。

您已閱讀13%(444字),剩餘87%(29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