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你真的瞭解ETF和被動型投資嗎?

夏春:ETF和指數基金透明度太高,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如果每個人都知道某個指數型基金要大量購買某種股票,就會出現機會投資者搶先交易。

全世界出版的投資書籍汗牛充棟,投資者特別愛好主動選股和擇時的書。不過我發現,如果是學者寫的教材,給出的投資建議幾乎是一致的:一是,在競爭激烈、高度有效的大多數二級市場頻繁挑選證券和擇時交易在長期會輸給指數,應該投資低費用的指數基金或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相比指數基金每天只能交易一次,ETF具有連續交易、可賣空、可加槓桿、流動性和透明度更高、費用更低、更節稅等特點;二是,在競爭不夠激烈、資訊不對稱明顯的一級市場和部分二級市場選擇組織架構和運營流程完善、團隊專業、業績穩定,產品簡單的管理人;三是,策略上做到資產類別,風險因子,流動性和國別的分散多樣化和動態再平衡。風險因子包括市場,規模,價值,動量,波動率,質量等; 四是,交易上避免各種心理和行爲偏差,採取以規則爲基礎的買賣原則。

上述規則來自於學術界和資產管理行業多年的量化研究和實際經驗,結合歷史數據和市場前瞻性資訊進行適度頻率的交易,能夠提高單純的買入並持有策略的表現。我從2004年以來在美國和香港教授投資學和基金管理課程都是這樣總結的。

不過,學者和金融機構30多年推廣指數投資的努力,都無法和2009年後美股牛市對指數基金帶來黃金機遇相提並論(因爲低收費,很少做廣告),我在《巴菲特賭局,誰是最大贏家?》一文提到,巴菲特賭局擴大了被動型指數投資的全球知名度。特別是,川普當選後的美股牛市進一步推動了指數基金的擴張。

您已閱讀11%(591字),剩餘89%(46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