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退歐

「大英帝國2.0」不合時宜

拉赫曼:如果英國要將自己再次打造成貿易大國,以「大英帝國」作爲名片不合時宜。對帝國歷史的無知會導致過度自信。

作爲一張名片,「大英帝國」是不合時宜的。一些英國官員把他們與大英國協國家簽訂新的貿易協定的努力稱作「大英帝國2.0”(Empire 2.0),這只是始於一個辦公室內部玩笑。但這個詞已被英國退歐的批評者牢牢抓住,認爲這證實了整個想法是由對大英帝國的懷念引發的。

我認爲這是對英國與其過往之間關係的一種嚴重誤解。英國人非但沒有沉迷於帝國,反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把全部帝國經歷拋進了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口中的「記憶空洞」(memory hole)。包括政治領袖在內的大多數英國人對於大英帝國的歷史都相當無知。

然而,這種對帝國的記憶缺失對英國退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意味著,退歐派領袖以及「全球化的英國」的倡導者誤讀了英國的過去——這將給未來造成危險的後果。他們熱烈地討論英國迴歸老本行,做一個「偉大的貿易國」,但實際上那時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帝國。這一重要區別導致了對於輕而易舉即可重現全球貿易輝煌的過度自信,而大不列顛已不再是當今世界的海洋主宰。

您已閱讀23%(429字),剩餘77%(14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