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從新古典經濟學走向機制設計理論

田國強:機制設計理論對中國突破改革困境意義重大。中國應聚焦改革執行力,以有限政府而非有爲政府爲目標。

——兼談目標導向和執行過程的重要性

自19世紀邊際革命之後新古典經濟學創立以來,對新古典主義的批評就一直未曾停歇過。當下中國也有不少學者對新古典經濟學持批判態度,認爲其離現實太遠,不能「爲現實的改進提供方向和目標」。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這些批評並沒有導致新古典大廈作爲基準理論的整體轟塌,反而通過不斷放鬆新古典的嚴格假設和持續推進新古典的公理化分析,由此發展出許多更爲相對現實的實用經濟理論和工具及方法,而使得現代經濟學體系更加完善、對現實經濟的解釋力更加強大。今年在多個場合我一再指出,機制設計理論就是這樣由此發展出來的經濟理論,它不僅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奠基作用,也可以爲制度轉型和政策制定提供好的理論指導。

不應忽視新古典經濟學的目標參照作用

您已閱讀10%(330字),剩餘90%(28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