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這天黃昏,K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楊陵。
他是從百里外的蔡家坡返鄉的。從火車站出來,坐一塊錢的8路班車,二十幾分鍾就能到家。
他已經在那兒的一個住宅工地駐留了半年之久。作爲承包商僱用的項目經理,他負責監督分包者的施工質量及現場安全。往年,K一年回家也就三四次,不外乎父親生日、生病住院、其他雜事,以及春節過年。他當然想回家,但又不願意丟錢,——說是月工資,其實,老闆是按天算,走一天就少一天的錢。自2011年進工地幹活,他的工資從2700元起步,先是每年加600元,後來每年只加300元,到去年總算拿到4800元。老闆願意用他,除了他爲人細緻,踏實外,還有他是多面手的因素。初中畢業,十八歲的K就跟叔父蓋房,先後學會了木匠、漆匠、瓦匠、電焊工等各種活計,有他在工地上,老闆就不用操什麼心,從材料採購、機械保養、設備維修,施工安全到管竈,他身兼數職,而且樣樣到位。老闆是同村人,按輩分,是K的門子叔伯,性格溫順的K,一直抹不開面子提加工資的事。但票子日日發毛,他心裏不免有幾分恐慌,生怕自己掙的錢趕不上通貨膨脹的腳步。去年春節前,他委婉地給老闆提出漲工資的要求,對方略微一愣,沉吟片刻後,答應再給他每月加一千元。這樣一來,平均每天近兩百元,他就更不輕易回家了。
您已閱讀27%(526字),剩餘73%(13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