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的債務魔咒

2016年中國衰退論再一次落空,但看空中國者長期一直擔心的中國日益龐大的債務問題,正顯現出真正的緊張跡象。

至少20年了,有人一直自信地預測中國即將衰落。儘管這看上去不可避免,但2016年仍然不是中國經濟走衰的那一年。1月份的股市暴跌並沒有預示整個經濟崩潰。不過,隨著這一年接近尾聲,看空中國者長期一直擔心的中國日益龐大的債務問題,正顯現出真正的緊張跡象。

相對而言,中國債務負擔並非大得離譜。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的數據,中國債務水準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5%,低於歐元區的271%和日本的394%,略高於美國。然而,中國債務增速非常驚人——在2008年末,中國債務僅爲GDP的147%。中國自身對這個問題也很擔心。5月份,官方媒體強調了高水準的企業債務(佔未償債務的一半以上)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6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了擔憂。到目前爲止,中國仍在努力改善這種狀況;企業破產仍鮮有發生。

最緊迫的債務問題源自家庭部門。今年年初被嚇得逃離股市的民衆,受到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吸引,紛紛購買,這些產品用低成本借入的資金重新投入高收益的債務中,以實現收益。原本一切良好——直到政府開始收緊流動性。中國最近打擊資本外逃的舉動帶來了流動性收緊的副作用;向理財產品放貸的銀行開始要求償還債務。與此同時,11月份的強勁經濟數據和美國加息意味著,中國可能也會進一步地收緊政策。

您已閱讀68%(539字),剩餘32%(2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