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2015年的大牛市,2016年中國債市的走勢大體可以分爲兩個階段:前三季度在流動性較爲寬鬆的情況下,債市收益率雖有起伏,但整體波動不大,利率債和信用債大都位於各自均衡點位上下徘徊;而自三季度開始,央行出於降槓桿的目的,對流動性採取鎖短放長措施,隨著四季度金融體系流動性有所收緊,美聯準加息機率增大繼而於12月中旬加息靴子落地,債市收益率陡升,1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較年中低點高出近60bp,已經步入技術性熊市。
在內生和外生因素的影響下,附有較高槓杆的中國債市也於年末呈現出其脆弱的一面,美聯準加息並附加的流動性預期的變化引發了國內債市暴跌,國內債市暴跌引發了技術性違約和蘿蔔章事件,一度有引發中國債市代持危機的跡象,隨後監管機構果斷出手干預和調停,債市於年終暫時恢復平穩。展望2017年,中國債市面臨的影響因素大體可分爲三類,不利的、有利的和不確定的,其中不利因素居多,這些因素的疊加將影響2017年的債市走向。
四大不利因素
您已閱讀15%(414字),剩餘85%(23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